• <small id="qcq0u"><button id="qcq0u"></button></small>
  • <small id="qcq0u"><li id="qcq0u"></li></small>
  • <div id="qcq0u"><s id="qcq0u"></s></div>
  • <small id="qcq0u"><li id="qcq0u"></li></small><small id="qcq0u"><div id="qcq0u"></div></small>
  •  當前位置:博士招聘網 > 資訊頻 道 > HR經典案例 > 正文
    騰訊挖掘高校力量:高投入 高回報
    2011年10月7日    博士招聘網
    分享到:
    繼業務戰略轉型后,騰訊將投入3億元,推出自己在人力資源領域的新戰略——校企合作開放平臺。此次人力資源的戰略升級,將滿足更多年輕人發展的需求,也從某種意義上前置了企業的人才培養。
          因其戰略和市場節奏適配,發展也順風順水,騰訊被外界稱之為互聯網神話。截止今年5月底,公司通過其528.6億美元的市值,緊隨Google和亞馬遜,成為全球排名第三的網絡公司。但馬化騰想到的是更加長遠的未來。
           今年6月,騰訊對外宣布,經過半年多的籌備,騰訊將打造一個開放平臺,扶植所有的合作伙伴,再造一個騰訊。馬化騰稱,“過去的夢想是希望建立一個一站式的在線生活平臺,現在要將夢想往前推進一步,打造一個沒有疆界,開放共享的互聯網新生態!

    高投入 高回報
           拆掉圍墻的騰訊,從“自己賺錢”變為“大家一起賺錢”,這并不是簡單的轉型。對這家以工程師文化著稱,過往相對內斂的企業來說,挑戰是空前的。馬化騰通過公司的變化也升級了自我。他表示“騰訊開放的意義已經突破了經營策略層面,而是公司使命的變化!
           如何伴隨業務升級,讓從種果樹到種果園,從關注收成到關注生態?HR的解決方案是:校企合作開放平臺,其主要的展現形式,是和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開展更加緊密而開放的合作。校企合作開放平臺是騰訊開放戰略在人才發展領域的延伸,以培養國家互聯網產業發展所需的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由企業面向高校開放一系列合作計劃,通過校企之間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質性合作,來提升大學在校生的創新能力。
           人力資源的使命發生著轉變,但沒有發生變化的是騰訊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國策”。自公司上市到去年,7年時間,企業員工總數已經從幾百人躍升為1.3萬余人,其中有近40%的比例是通過校園招聘來攝入的,今年更希望通過校園招聘解決2000多個職位的人才需求。
           負責人力資源相關工作的騰訊高級副總裁奚丹表示:“我到公司快10年了,一直認為公司要做好自己的產品,有海量的用戶,建設我們自己的人才隊伍,而且最好可以多一些社會責任。但是我們的管理團隊在開始更多的思考,思考我們的戰略定位和歷史使命,這也會讓我開始更多思考騰訊在行業人才培養方面的歷史使命。平臺是我們思考后應運而生的結果!
           “人才是互聯網‘生態鏈’的基礎,騰訊一直非常重視與高校的交流與合作,這不僅有助于騰訊吸納優秀人才、推進產業發展,也有助于探索新的‘產學研’道路!鞭傻け硎。
           基于這樣的平臺,公司計劃到2015年共投入3億元,希望讓更多的高校加入“校企合作平臺”,這是騰訊在校企合作領域迄今為止做出的最大一筆投入。
           事實上,在最初討論資金數量時,令奚丹印象深刻的是,騰訊高層在聽過投入產出的分析后,并沒有過多的猶豫。
           公司高層一致和清晰的認識是:騰訊未來的發展需要持續不斷的人才培養和輸送管道。公司不缺資金,也有很多項目方向,但是受困于人力資源的局限,沒有足夠和合適的人才去推動新項目。而在人才上的投資,也是回報率最高的投資。
           按照5年投入3億元計算,平均每年需投入6000萬,對于年利潤近百億的企業來說,“如果能讓我們招募的高校畢業生有20%左右的數量和質量上的增長,我們認為就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鞭傻け硎。
           騰訊的這部分資金其一要用于對現有項目進行追加,第二,由于下半年高校招聘的序幕已經拉開,公司希望和開放平臺相結合,成為一個打包的平臺項目資源,使其產生規模效應。
           在外界看來,3億元已屬于大手筆,但騰訊表示,人才培養、科研立項都會涉及資金的投入,而且目前只與10家左右的學校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但中國的優秀高校還有很多,也許還將追加資金投入。奚丹表示:“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高校加入此平臺,也希望高校提出自己認為行之有效的方法,公司在更大范圍進行推廣!
    為年輕人
           據奚丹介紹,騰訊校企合作開放平臺所涵蓋的合作模式包括: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人才、成立聯合實驗室承擔國家重大戰略課題研究、提供專項科研扶持基金、設立獎學金獎勵創新人才、建設校外實習基地、擴展校內創新俱樂部等等。
           “我們這個校企合作開放平臺會賦予合作雙方高度的自主權。各高?筛鶕陨淼慕萄屑夹g實力以及人才資源特征,靈活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模式與騰訊合作,以真正實現開放共贏!鞭傻娬{。
           事實上,2008年至今,騰訊已在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等多所知名高校中成功組建聯合實驗室,就“核高基”、“863”等十余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展開合作。
           在高校人才培養方面,騰訊則有已成功舉辦五屆的“騰訊校園之星”大賽和遍布17所知名高校的“騰訊創新俱樂部”兩大校園活動品牌。2010年5月,騰訊與華南理工大學正式合作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共同成立了騰訊“創新班”,學生修讀企業開設的專業課程后可獲得校方認可的學時和學分。同時,騰訊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于2010年合作開展“騰訊校園優才計劃”。由騰訊副總裁、騰訊研究院院長鄭全戰博士帶隊的頂級互聯網專家團隊擔任導師,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一些優秀學生進行“導師制”輔導,培養一流互聯網人才。
           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比如,騰訊研究院和即時通信產品部WebQQ團隊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等合作伙伴共同申請了“十二五”規劃中“中國云”項目的專項課題,這是騰訊首次承接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從側面體現了公司的創新能力,也是校企合作開放平臺的一個典型代表。此外,清華-騰訊互聯網創新技術聯合實驗室還在今年4月出資100萬元設立“創新研究基金”。該基金以推動和支持高;ヂ摼W創新技術研發為目的,面向全國高校的科研團隊開放征集與創新相關的課題。
           這些合作對企業來說有非常實際的意義。清華聯合實驗室做出的計算機圖像識別算法,已經很好的解決了騰訊業務上的難題。在互聯網領域,很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安全審核,每天有數以億計的圖片上傳到服務器上。如果靠人工去逐條識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通過此項技術,可以將人工干預,縮小幾十倍。
           高校因此獲益,因為可以真正將自己的研發推廣到企業實際應用中,且騰訊也為他們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實戰平臺!膀v訊以如此開放的姿態分享其創新技術和平臺,放眼整個中國企業界也不多見,它為互聯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樹立了典范!鼻迦A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教授在清華大學——騰訊互聯網創新技術實驗室成立大會上表示。
           “經過長期發展,騰訊與高校已形成了集科研合作、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等為一體的多維合作模式。這些多樣的合作和活動獲得高校的一致認可,也為騰訊校企合作開放平臺的建立積累了值得借鑒的經驗。未來,我們的合作模式會更加標準化,高校擔心的問題,我們也將一一解決!鞭傻け硎。
    騰訊高級副總裁 奚丹

    《首席人才官》: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在開展類似的項目和高校展開更緊密的合作,你們的特別之處是什么?
    奚丹:
    從1998年成立至今,騰訊的成長速度很快,可能從外界來看,我們很幸運,但是我們自己很清楚,從2002年開始,公司的人才需求和供給之間存在巨大短缺,是通過招聘應屆畢業生,才逐步搭建了我們自己的人才梯隊。但這還不夠,因為在培養年輕人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人對互聯網的熱愛是自發的,我們要花費很大力量才能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如果將培養前置到大學中,給學生一些定向培養,會縮短他們適應企業的時間。通過試點,我們發現,學生有熱情、學校也很支持、學科帶頭人的成果也很容易轉化為生產力。多贏的事情為何不做?這個平臺的系統性、持續性和開放性是我們和其他企業的區別。
    《首席人才官》:騰訊的國際化道路早已經開始,在這個項目上,你們向國際互聯網公司有哪些借鑒?比如現在第一位的Google。
    奚丹:
    據我了解,他們也會提供一些獎學金,實習崗位,高校聯合項目和俱樂部活動。但是我們會思考,為什么它受學生歡迎,可以吸引很多頂尖高校的人才。在美國,他們有一些天然的優勢。比如,學生會因為看好了一個項目,而暫時中斷學業。而且美國高校偏重學業和商業產品的結合,學生實踐能力也很強,而動手能力是我們在面試中國學生時,排名靠前的考察理由;ヂ摼W發展不等人,我們有這個能力,就希望為行業多培養一些懂商業,能實操的學生。
    《首席人才官》:我所理解的開放性是,讓這部分投入應用于所有需要的人身上。但企業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即便是經常強調的社會責任,也要建立在回報的基礎上。
    奚丹:
    我們對人才培養的態度是開放的,但是坦白講,我們希望這個投資可以帶來長期的人才回報,也希望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都能來騰訊。但是因為這是一個很開放的平臺,而且騰訊每年能夠消化的學生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為學生提供了更自由的舞臺,他們可以自主選擇企業,為整個產業服務,也是騰訊的期望。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很多優秀的學生通過這樣的項目對騰訊越來越了解,感情很深。比如,幾年前,科大少年班的一位學生,我們通過騰訊的創新實驗室項目了解了他,也很青睞他的才華,但是他當時期望創業,我們用了開放的胸懷,始終保持良好的溝通,最終,兩三年后,他還是回到了騰訊。
    《首席人才官》:在“校企合作開放平臺”建設中,騰訊除了扮演出資人的角色,還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奚丹:
    開放的口號不是隨便喊出來的。騰訊有良好的資金儲備,但是我們始終認為,投資是最簡單的事情,也是我們放在最次要的位置考慮的問題。所有我們希望做的事情,對公司最大的挑戰是投入人力、時間和精力。因為我們要對所有項目中涉及的人負責。這些資源在騰訊內部也是很緊俏的。比如“創新班”,每班20人,我們要配備8個老師和若干后臺人員,要研發課件,這些資源的投入是我們考慮最多的。另外,我們還要將內部的實際工作環境、數據庫、知識庫放在平臺上逐步開放,這是我們之前最擔心也最糾結的。通過實踐,我們相信,第一,通過一些內部的管理機制,IT權限和對人的管理;第二,不斷完善我們的機制,比如說實習生有的東西可以接觸,有些東西需要授權,包括他們的保密協議簽署,現在已經基本上完善了,具備做這個事的能力。騰訊的氣質偏內向。我們一般來說做到10,就說8、9,不是說我們只做到6、7,就說到10。
    《首席人才官》:騰訊的用人觀并不是唯學歷論,但是此次和高校的合作,我發現你們看重的還是那些國內的頂尖高校。
    奚丹:
    騰訊的確不是唯學歷論的公司,我們的創始人,包括我本人,也都不是頂尖高校的畢業生,我們相信能力并不是用學歷和名校驗證出來的。我們相信每個高校都可以培養出優秀人才,所以期望這個平臺能夠帶來更大的價值,讓更多的高;蛘邔嶒炇襾硖峤簧暾,加入騰訊的“校企合作開放平臺”。就像我們的業務平臺一樣,很多應用,不知道那個能獲得巨大成功,只能去實踐。但是在項目初期,我們的精力有限,而知名高校的人才命中率確實會更高,在過往的項目中,我們的合作也很順暢。
    《首席人才官》:此項目中,很多工作是和企業研發部門相關的,HR在整個項目中擔任什么角色?
    奚丹:
    HR擔任組織者的角色。實實在在創造價值的事,需要動用公司的各個業務部門的力量,比如說技術類,要依賴研究院和相關產品的技術團隊。HR在這里面起到幾個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搭建這個平臺;第二,我們和高校建立起一個固定的接口,因為跟高校需要簽協議,必須有一個固定的渠道和他們對接。
    《首席人才官》:你們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大家通常認為,創新能力的缺失是中國教育和國家文化的問題。在高校階段的學生,創新還能夠通過一些項目被切實有效的激發出來嗎?
    奚丹:
    當然可以。我們每年招的畢業生,都會看重他是不是有創新能力,因為這個行業兩三年就會出現一個全新的模式來填補或替代原來的模式。創新并不是我們的頑疾。第一,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那個時代更具備創新的意識和意愿。我們那個時代資訊沒有現在這么發達,所以現在的畢業生在創新方面,先天有良好的基礎。第二,如果創新的方法和一些系統性的思考,更早的灌輸給學生,讓他們接受訓練,會提高他們在企業中的創新效率。再者,把大學的氛圍和企業平臺結合起來,我相信會有助于創新。大學的活躍度是非常好,但是它缺乏企業的運營機制和商業環境,很多創意看起來很美好,但是最后發現都實現不了。如果開始的時候他能夠了解企業是如何來運作的,會比在一個象牙塔里面作創新更有效率。
    《首席人才官》:這個項目現在預計要投入3億元,這個預算是怎么做出來的呢?
    奚丹:
    我們每年10月份就會做下一年的財務預算,這個項目則涉及一個相對長期的預算,我們是基于過往每一年的投入,再結合長期的規劃,做了一個粗略的估算。這個預算其實包含了很多的因素,比如說跟我們建立合作高校的聯合實驗室、一些資源的投入、獎學金的投入和承諾性的費用等等。當然,還有一些軟性的投入,比如說像“創新班”,項目在未來會持續擴大,我們在這上面投入的時間、財力等等都會占用一部分投資。
    《首席人才官》:這個項目計劃到2 015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非?,你們有沒有考慮到變數?如果發生變數,這個項目怎么調整?
    奚丹:
    我們是按照業務現狀和未來的發展趨勢來預估的,就大學生招聘來說,去年招了1600位,明年的需求在2000人以上,每年增長都很快,再往后確實很難估算。今年開放平臺的戰略出臺之后,按照馬總的話說,將再造一個騰訊,除了我們自己的增長以外,開放平臺會帶來另外一個百分之百的市場份額,這對我們的挑戰是很大的。當然這部分目前還是在業務上,將來這里的合作伙伴,或者我們的投資公司,我們的組織上和人才上可能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我覺得3億元是一個保守的預計,也許未來會追加,就像我們騰訊過去這么多年,每一年的增長都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首席人才官》:公司越來越大,最容易喪失的是管理效率,騰訊的方法是什么?
    奚丹:
    騰訊現在已經是超過1萬人的互聯網公司了,“大”和“效率”是有矛盾的,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其核心基因是快速、靈活,但1萬人的公司肯定不如1千人,或者1百人那樣有迅速的反應。
    所以,我們在過去幾年一直在內部管理上探索既能夠保持大公司的規模優勢,同時又不喪失小公司的快速、靈活的方法。我們目前的做法是,通過更多的授權,在小團隊內部保持創業精神。大公司是由小團隊組成,小團隊保持快速、靈活的精神,團隊與團隊合作之間有更好的溝通方式,可以確保溝通效率的提高。這也是我們現在一直致力于提升的內部管理難題。

    [復制鏈接] [收藏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本文] [返回頁頂] [返回首頁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服務專區 | 用戶反饋 | 合作伙伴 | 聯系 我們
    Copyright(C) 2005 - 2015 www.crescentresourcescor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博士招聘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09086279號-2
    客服電話:010-69750702 傳 真:010-69750702
    未經 博士招聘網 同意,不得轉載本網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違法必究
     
    91久久精品|特级Av毛片免费手机|超碰aⅴ亚洲中文字幕|亚洲色福利视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