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一個博士找工作的過程和體會
各公司的詳細面經都貼過了,這里說說找工作的大致過程和體會吧, 僅供參考,希望對后來的博士xdjm們能有些用處, 尤其是偏冷專業,又不想當老師做科研的。
個人大概情況,機械類,直博,沒什么實習和兼職經歷, 課題做的還可以,發了些paper, 基本上沒做過什么社會工作,只參加了幾次社會實踐, 拿過一等獎學金,其他就沒什么可圈點的了。 英語比較爛,研一上完博士生英語后, 英語學習基本上就只限于看過文獻,寫過paper了:
去年暑假開始考慮工作的事情, 因為和導師談過,不想讀博后、做科研了, 他就推薦我去一個朋友開的公司去。 做嵌入式系統開發的,公司比較小, 但主導產品在業內還是很有明確的。 我去面談了一次,總裁很實在,感覺不錯, 但后來覺得對編程沒興趣,也沒什么基礎,還是放棄了。 曾經一度猶豫過,覺得很沒信心, 自己做的具體項目國內只有高校在做, 又考慮是不是留校讀博士后,但最終決定去找工作, 在學校待的時間太久了,還是很想換個環境的。
9月份準備簡歷,聽就業中心的講座什么的, 還參加了就業中心的英語面世培訓,感覺效果不好。 幾乎是每個專業相關的都投了,最初連招本科以上的職務都投。 但像四大之類的沒有投,覺得自己不適合做咨詢這類的。 還有一類就是像寶潔、殼牌之類的沒投, 所要的人和自己性格差的比較遠, 覺得希望太小,自己完全沒有競爭力。 但后來感覺招本科以上的肯定不會要博士的,也就沒再投了。 除了參加校園宣講會,還去農展館參加了一次研究生專場的騾馬大會, 事先被勸告過,抱著體驗一把去的, 果然,現場人非常多,除了些高校單位,博士沒什么其他機會, 也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博士生專場,隨便投了幾家高校, 但因為不太想去高校,沒特意聯系,都再無消息。 簡歷一直斷斷續續投到1月初,總共大概投了30份簡歷。
第一個給消息的公司是廣州的廣發基金,行業研究員, 11月初給電話,說會過來面試。 (結果快12月份才通知面世, 當時已經要去易方達實習了,就據了) 接著是廣州的易方達基金,行業研究員, 三面后最終得到了實習通知, 12月初去廣州實習了兩周, 結束后,公司給的評價是正面的, 但不能給offer,要等其他人都實習完,大概年前通知。 比較ft,但也沒把辦法,回來繼續找。
然后是船舶經濟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 周五面,周一給了offer,簽五年,兩周給答復。 后來過了時限后還沒等到易方達通知, 考慮再三,據掉了,繼續等。 第二天中午,易方達過來人繼續招人, 順便請吃了飯,表示基本上沒問題了,等總裁批。 盡管沒有正式通知,但也安了大半心。 為了去易方達,還是很費了些力氣的, 實習回來后,又查資料修改了實習報告, 元旦的時候發給了部門經理。
以為自己就去易方達了,直到1月下旬, 突然愛立信通知面試,有些奇怪, 簡歷是12月中旬偶mm幫我投的,一直沒消息。 當時猶豫過要不要去,自己英語口語很爛, 覺得去了基本上沒什么希望, 最終還是決定去試試,還沒參加過外企面試呢, 就當是體驗一下大外企的招聘也好。 周三一整天一面,二面,然后等消息, 二面英語說的很爛,很快hr就讓換中文了:( 自己覺得肯定是沒戲。 兩天后周五晚上通知offer的時候, 自己很吃驚,hr估計也聽出來了。 愛立信效率真是很高,從一面到offer只用了三天, 然后讓三天后給答復,最終決定接受這個offer。 事后給易方達發信說了情況,讓他們再找人。 其實如果易方達早給offer,自己肯定簽了, 但這幾天之內就完全改變了, 有時生活真的很有趣,都讓你感覺似乎不真實。 年前體檢合格,年后領三方,送過去, 現在等fesco簽了。
求職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總結了幾點個人體會: 1 要看清形勢,也要有信心 博士不想去再繼續搞科研的話,就業面要窄不少, 如果又覺得性格不適應國企和公務員的話,會更窄不少。 例如外企點名招博士的,除了IBM,MS,NEC幾個計算機、通訊類的, 其他印象中就只有GE,還要求工作經驗。 博士在和碩士搶名額,但一般公司覺得碩士夠用,就不招博士。 我碩士師妹的面試機會是比我多的。 但努力去找,博士還是有機會的,因為這和崗位以及公司用人風格有關。 有些崗位沒必要點名招博士,但博士做也不算大才小用,也就招了。 只要過了簡歷關,感覺面試的時候是不會因為是博士受bs的。
2 不放棄任何可能的機會 愛立信這個offer也算證明了這一點吧 找工作確實有些戲劇性的成分,所以盡可能的努力吧 另外,如果符合招聘條件中的多數,自己又想去, 就可以試試了,不試是沒機會的。
3 心理素質的培養 溝通能力 面試的時候,心理素質好,溝通好很重要,要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 要聽明白問的事情,而且要讓人覺得和你溝通很自然順暢, 如果能到愉快的程度就更好了。 我也看過好多面試技巧,各類問題的應答什么的, 但感覺這些技巧性東西了解一些就可以了, 要真想清楚自己的該想清楚的,例如職業規劃,性格之類的, 這個不是僅僅為了應付面試,而是供自己做決斷用。 面試的時候,自己回答問題比較實在,注意了些技巧和說話方式, 但沒有說些違心的話,個人覺得這樣就夠了。 僅僅從自己的個例看,說實話并不會真影響你什么, 但注意一定不要讓對方誤解你的意思, 有時也要主動問對方理解的是否對,所以溝通能力很重要。 面愛立信的時候,hr問,如果給offer來不來? hr先笑著替我回答說肯定會來了,因為是在面試啊。 我說會來,因為愛立信在北京,hr大笑,我又解釋了一下, 說有外地的好offer,但希望在北京。 (當時剛據了船舶研究院,但mm還是希望以后回北京發展) 但這個回答,從面試技巧的角度說肯定是不好的, 一般書上介紹的標準答案應該類似于為什么應聘這個公司之類的。 但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況,只要不是根本性錯誤, hr可能更看重你是否有誠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
4 課題要努力,不能拖到最后一年 博士生畢業壓力比較大,而找工作是很花時間的, 我能花好多時間去找工作,完全靠以前課題做的還可以,paper也夠了, 畢業壓力不算大,同時實驗室又沒給工程項目壓著, 我認識一些沒確定去向的博士,大多是忙于課題,沒時間好好找。
5 實踐能力 有機會還是去實習一下比較好,尤其是不再想做科研的博士, 如沒機會,爭取多去工廠和公司出差也有好處, 總之,多接觸實際,不要讓人覺得你只待在實驗室里, 愛立信面試就很在意我到廠里出差做實際項目的經歷。
6 英語能力 英語能力很重要,尤其是口語,版上n多人都證明了。 但有的外企職位對英語要求不那么高, 所以英語差的也不要就放棄,努力試一下;
以上一些體會對想在科研院所高校工作的博士是不適合的, 想繼續做科研的,無論是想在國內,還是國外, paper都是很重要的,找這類工作時,感覺老板推薦很有用, 我不是親身經歷就不多說了。
羅索了這么多,算是離開career的一點紀念吧, 該閉關好好寫論文了,順便練好英語。 感謝一下cjmm,kickDEL,蘋果牛等斑竹, 也感謝熱心的njuins, Hukou等網友。 最后感謝偶mm,是她幫偶投的簡歷:) 她自己拿到了GE的offer, 幾個小時后,她就飛到上海工作了, 只是兩人要先分開一兩年,//bless 我們:)
|